湖南长沙:打造“从书本到农田”的劳动课堂

教育先行 0 18102

  “插秧的时候,赤脚踩在泥里,走路都不稳,还不停流汗。这一次的经历,让我更加珍惜粮食和现在的美好生活。”8月24日,一档记录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学习插秧、认识水稻、制作米粉的劳动故事的节目播出后,相关话题视频在网络平台迅速突破3.3亿次播放量。


  跟着湘菜大厨学做菜,寻觅“英雄菜”背后的故事,长沙市通过打造一批主题化综合劳动课程,因地制宜拓展劳动教育空间,带领孩子从课堂走向自然,从书本走到农田,在广阔天地中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。


  把采来的新鲜薄荷晒干,辅以十几味中草药,在长沙市桂花坪小学的综合实践劳动体验课上,颜色各异的小香包摆在桌上。“每个香包都是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配方特制而成的,可以实现助眠、提神等不同功效。”指导老师曾娉介绍说。


  “劳动课程体系一直存在,但是如何保证劳动课质量成了最大难题。学校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,设计出‘走近桂花 四季芬芳’‘清新薄荷 欢乐劳动’等多主题的系列课程。”桂花坪小学执行校长林志仁表示,主题活动引导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项目,进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探究能力。


  目前,长沙市利用本地资源、结合校园文化,跨学科开发了100多个主题化综合劳动课程,每个主题课程都融入中华传统文化、科学探究、创意设计等多能力模块,通过循序渐进、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项目设计,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作用。


  “我们屋顶农场有7000平方米。”随着长沙金桥小学校长赵华登上教学楼屋顶,记者看到有的作物刚冲破土壤,正冒着绿苗。“面对1261名学生,学校面积还不到五个足球场,劳动实践场地不够怎么办,我们通过巧妙布局,把屋顶、墙角、墙壁、办公室等边边角角都利用了起来,打造劳动教育的立体空间。这屋顶上就是种植着白菜、萝卜等作物的小菜园。”


  城市空间劳动场地普遍不足,很难像农村学校一样,大面积建设劳动实践基地。针对这一困难,长沙各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资源,打造劳动教育的立体校园。


  在周南梅溪湖中学,停车场“化身”种植园,成了“物联网+现代劳动教育基地”;芙蓉区朝阳小学、雨花区桔园小学,校园里随处可见的灌木丛改建成了种植基地;五一中路小学没有可以改造的区域,就把教室的窗台变成了开展无土蘑菇的“试验田”。


  “挥起锄头刨地、弯下腰插秧、扎起裤脚捉鱼。”长沙市教育保障服务中心主任陈珍坤说,校外劳动拓展建设实践基地的建立,给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加广大的空间。


  隆平水稻博物馆、简牍博物馆、长沙图书馆……目前,长沙市100多个公益场馆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,在这些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中,随处可见“小小图书管理员”“博物馆讲解员”亮相登台。在农村地区,长沙市整合农村学校及周边农田、土地资源,建成乡村少年宫171个,为中小学生提供充足的户外劳动资源。


  “每个县(市、区),基本上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集中劳动实践基地。”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孙传贵说,长沙市通过“课程+实践”丰富劳动教育内容,凭借“校园+基地”结合拓展劳动教育场所,打造的“立体”劳动教育模式正在发挥综合育人价值。(记者 赵嘉伟)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信息:本站内容为网上收集和网友投稿,侵删!邮箱:188077520@qq.com

本文链接:http://sxjyxw.com/150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给您推荐相同类型的内容:

留言0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验证码